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首次文保科技优秀青年培养研究计划遴选结束

 
 

  首次文物保护优秀青年研究计划遴选活动于近日结束。经过几轮角逐,周旸等13名优秀青年选手脱颖而出,成为首批获得国家资助、开展文物保护科技研究的项目领军者。
  开展文物保护科技优秀青年研究计划的申报工作,是国家文物局“构建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可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段勇出席终评会时说,科技之争,说到底是人才之争。为了更好地激发青年科技人员担负起推动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国家文物局通过科研项目扶持的方式和稳定的经费资助,优化青年科技工作者成才的环境,鼓励和培养青年科技人员领衔开展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为更好地帮助青年科技人员把握研究方向、完善研究方案,本研究计划将建立合作导师制度。
  自去年11月下发通知后,研究计划得到了各级文博单位和相关高校院所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的积极响应 。据介绍,组委会共收到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79人次的申报。申报项目内容涵盖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考古学、博物馆与信息技术等领域,其中不乏跨学科研究项目。
  此次文物保护科技优秀青年研究计划的遴选工作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和西北大学共同组织实施,设置初评、专家咨询、终评等环节。
  4月中旬,组委会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按照可移动文物保护与修复、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修复 、文物预防性保护及其他三个小组,分别从素质、能力、思路三方面量化打分,对申请人进行考评。而后,又组织专家对入围终评的30位青年科技人员申报项目进行了点对点的咨询培训。
  6月13至15日,文物保护科技优秀青年培养研究计划终评会在西安召开。终评会专家评审委员会由来自文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6位专家学者组成。30位青年选手现场汇报了申报项目并接受评审专家的质询。
  专家们认为,与初评相比,终评会上30位选手演讲的项目研究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本次活动既是青年科技人员脱颖而出的平台,也是对近年行业内青年人科研水平的检视。
  据了解,这项计划两年一次,将持续进行下去。
                                         2014-07-13
                                      (新闻来源: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