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本市开展管辖海域文化遗产联合执法行动
保护天津海域珍贵“水下遗产”

 
 

  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巡查,保护天津辖区海域文化遗产。日前,2014年度“天津海域文化遗产联合执法行动”在中心渔港码头正式启动,执法行动中将对非法打捞、偷盗水下文物、非法进行水下考古、破坏水下文物等行为进行查处,保护天津海域珍贵的水下遗产。
  水下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轨迹的重要见证,是中国海洋权利的历史佐证,也是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主权宣示和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天津市作为环渤海区域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是重要的出海口和通商口岸,航运商贸发达,管辖海域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根据2013年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天津海域水下遗产的探摸,目前天津海域拥有多艘清末民国初年的水下沉船以及日本战败投降时期的战舰沉船,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考古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沉船,相关部门在沉船所在位置的海面上设置了明显浮标,为巡视保护沉船提供了便利。
  在此次联合执法行动中,分乘2艘执法艇的联合执法人员来到锚地区域,经过认真的海上巡查发现 ,几处标示着海底有沉船的水上浮标都依然完好无损,这也标志着水下的沉船安然无恙,没有受到人为破坏。“我们在行动中特意对锚地航道附近分布的具有文物价值的沉船点进行了重点巡查,因为这些区域容易出现沉船遭到破坏甚至非法打捞的情况。”中国海监天津市总队相关人士介绍,除了对重点航道进行巡查外,他们还对其他的海域进行了全面排查,没有发现水下珍贵沉船遭到破坏的情况。“除了集中的联合执法行动,执法人员在日常的巡查中也将对各个海域的水下文物进行巡视和保护,一旦发现违法打捞、破坏情况,将进行及时制止和严肃处置,确保水下文物的安全。”中国海监天津市总队相关人士表示。
  除了确保文物完好之外,在此次联合行动中,各个相关部门还对水下文物进行了全方位的“保障服务”。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海域文化遗产建立档案 , 并将海域文化遗产情况适时通报天津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和中国海监天津市总队;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公室负责了解和掌握水下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和基本特点,与中国海监天津市总队、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三方信息沟通机制。
                                       2014-07-25
                                  (新闻来源:天津网-每日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