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百年中山舰出水文物将大规模修复

 
 

  中山舰出水文物大规模修复工作近日在汉启动,文物修复人员将首次对200多件残损瓷器及5把“中正剑”进行修复。
  武汉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介绍, 中山舰出水文物有5000多件,分为舰载设施、武器装备、 生活用品、铭牌标志四类,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1件(套);这些文物中有大量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 如各种官兵生活用瓷器、铜火锅、 铜烘笼、温酒壶、水烟枪及等。
  瓷器占了中山舰出水文物大多数,也是受损最多的文物。出水文物的修复中,瓷器修复占全部文物修复量的80%。此次进行修复的200多件瓷器中, 除官兵碗盘盏用具外, 还有一些著有“居仁堂制”和“大清乾隆年制”等款的“官窑” 瓷残件;一个曾碎成8片的“中山碗”,在经过重新拼合修复后,肉眼几乎看不出拼接的痕迹。据介绍, 文物修复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有些文物修复时间需要长达3个月以上,文物上图案的一根线,都可能需要反复描画上百遍。
  王瑞华说,修复中山舰上的出水文物,是为了将文物原本美好的一面展示给民众,让民众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是中山舰出水文物保护升级的重要一环。王瑞华说。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后,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中山舰。1938年10月,中山舰在“武汉保卫战”中于长江金口水域被日机炸沉。1997年1月,中山舰在武汉被整体打捞出水。

                                        2014-11-04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