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让深藏在平津馆里的故事活起来
展线新增内容,为您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日前,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展线上赫然增添了两张人物的照片,这两个人在北平和平解放乃至整个平津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做出了特别贡献,他们的故事鲜为人知,他们的身份也极为特殊,他们就是刘后同和阎又文。  
   
  和平老人——刘后同  
    刘后同(1881-1961),山西解县人。他是傅作义十分敬重的老师和多年的挚友。傅作义就任华北“剿总”总司令后,他出任“剿总”中将总参议,是傅作义的高级政治顾问。1948年,刘后同已是68岁,但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对时局见解深刻。刘后同对形势看得清楚,对傅作义前途深切关怀,有一颗炽热的爱国、爱古都文化之心。刘后同的女儿刘杭生,也是中共外围组织的成员,在女儿的影响下,刘后同对我党的政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当共产党请他出来劝傅作义走和平道路时,他欣然应允。在北平和谈的八十三天里,他为北平和平不辞劳苦,无数次地同傅作义面谈、写信,真可谓披肝沥胆,竭诚相助,操劳过度致使右目失明。最终傅作义将军在战与和的焦点上作了“和”的抉择。当然这和许多人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其中,功不可没的当属这位被誉为“和平老人”的刘后同。  
   
  特工精英——阎又文  
 

  阎又文是前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称赞的中共特工精英。解放前,他潜伏在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身边,为解放战争立下汗马功劳,解放后,他的身份继续保密。直到阎又文逝世31年后的1993年,阎又文的真实身份才为其子女得知。
  阎又文和傅作义是同乡,在山西大学读书时,他就参加了进步文化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阎又文在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的部队从事抗日工作,他才华出众、文笔锋锐,很快得到傅作义的赏识,做了傅作义的私人秘书。1938年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特派员潘纪文秘密将其发展为地下党员。然而,一年以后,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阎又文从此便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抗日战争胜利后,党组织派王玉找到阎又文,这才与组织恢复联系。1947年,傅作义升任华北“剿总”总司令坐镇北平,此时的阎又文进入华北“剿总”的决策核心。组织上指示,要他摸清傅作义思想动态并做攻心工作。北平被围期间,傅作义顾虑重重,摇摆在战、和之间,情绪极不稳定。傅作义与我军最后一次谈判,他作为谈判代表,并对谈判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2月2日,傅作义携带邓宝珊、阎又文一起到西柏坡拜见毛泽东,在那里,阎又文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直接领导人罗青长, 并正式恢复了组织关系。 不过,他的身份仍未公开,继续以隐蔽身份协助完成部队改编和绥远和平起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许许多多地下党员的身份纷纷解密、“归队”,但按照组织的安排,阎又文的真实身份没有公开,知道他的历史的,除当年的单线联系人王玉外,就是中央有关部门的少数高层领导了。当年中共的情报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人周恩来曾经要求情工人员“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阎又文的一生,就是这16个字的真实写照。

                                        2014-12-09
                                    (新闻来源:平津战役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