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海新区寨上街铁坨里社区有这样一个博物馆——红色收藏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由83岁的高福田凭一己之力创办的,目前里面已经收藏了2700多件展品,且向公众免费开放。连日来,前来参观的学生、社区群众、机关干部等络绎不绝,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3日上午,记者来到红色收藏博物馆看到,三间展馆挤满了参观者。琳琅满目的各种纪念章、史料书籍、瓷瓶、伟人革命历史图片、鱼羽画等布满了展厅。高福田老人给参观者讲解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
“创办家庭红色博物馆是我的一个梦想,想让自己的藏品能被更多的人看到,自己从内心感到欣慰,同时, 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对过去历史有所了解和感知。”高福田告诉记者。他今年83岁,1946年参军入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负伤后转业到汉沽防病站工作。1992年离休后专心研究创作鱼羽画和收藏,在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这个红色博物馆终于建成并开放。
记者看到,在展厅一侧的墙上,挂了很多毛主席像章,共有10 余种。“每一枚像章就是一段历史,观之, 如置身那段红色革命时期。”高福田说,他共收藏毛主席像章620枚,除了自己花钱买来的外, 相当一部分是从废品站淘来的。“我的收藏是多方面的,主席像章是其中之一。看着这些像章,就想起过去的艰苦岁月,再看到今天国家的强盛,我从内心感到无比的快乐。”高福田老人说。
而在展厅另一侧墙上,悬挂着不少老人收集的英雄人物的宣传画,其中有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还有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赵一曼、 吉洪昌、张自忠等很多耳熟能详的抗日英雄。“这些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 从甲午战争直到日本1945年投降。让人们不要忘记日寇对我们的侵略。”高福田说。
高福田是天津民间艺术家、收藏家协会会员。他离休后不甘寂寞,研究发明了中国鱼羽画新画种,并获国家专利,两次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他的作品和事迹先后发表在《人民画报》、《中国社会报》、 《中国海洋报》、 《中国老年报》等众多媒体。他还创作发明了芦苇、剪竹、蒜台、稻秸、辣椒等多种工艺画,甚称一绝。
2015-09-15
(新闻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