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2015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培训班结束

     
 

  9月25日, “2015年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培训班”在辽宁绥中结束。 国家文物局、 辽宁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各基地、培训班分项目承担单位代表参加结业仪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出席仪式并讲话。
  童明康指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展现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成为文物事业在新时期的亮点之一。近年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独立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机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独立建制、“中国考古01号”考古船投入使用、一系列重大考古项目得以实施,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他同时指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与建设海洋强国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现实需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特别是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的最大瓶颈。他要求,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总平台与主阵地,应加大力度建设国际一流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机构,要继续抓好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加强组织协调集中力量实施南海I号、 西山水下考古等一批重大项目; 要具备大局意识,科学规划,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深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和保护工作。他强调,水下考古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思路,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水平; 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关心水下考古队员的成长,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本次培训班历时五个月,来自沿海及相关内陆省份的2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经考核达到预定目标,圆满结业,与会领导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童明康一行还赴河北秦皇岛,考察了山海关长城保护工程实施情况。

                                     2015-09-29
                                  (新闻来源: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