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纪念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3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25日上午,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共同主办,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承办的纪念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30周年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龙新民,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及来自文化和自然遗产界的专家学者、各世界遗产地管理机构代表等聚集一堂,回顾30年来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走过的辉煌历程,总结申报、保护、管理和传承世界遗产的经验,探讨如何一步做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 旨在通过保护、分享、传承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间的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1985年11月,在侯仁之、阳含熙、郑孝燮、罗哲文等四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的推动下,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中国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我国的世界遗产事业起步晚,进步快,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专家和社会积极参与,迄今我国入选遗产已达48处,位居全球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同时在保护、监测、管理、利用、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建立了遗产申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唤醒了公民的遗产意识和社会参与遗产事业的积极性,促进了遗产地文化、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专家和遗产地的代表们认为,加入公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遗产事业融入世界的步伐,中国也在相关遗产概念、科研、标准、 实践及多样性等方面为世界遗产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值此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阶段,回顾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历程,应该通过总结历史,交流经验,研究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的方向,努力使世界遗产地应该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成为遗产所在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2015-09-30
                                  (新闻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