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海洋博物馆众多的珍贵藏品中,《大清国台湾府海陆布防全图》因其重要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绘制内容,引起相关学者高度关注。查阅相关文献及收藏记录,该图存世仅见,弥足珍贵,是研究清代海防的重要资料。
海洋博物馆藏《大清国台湾府海陆布防全图》
《大清国台湾府海陆布防全图》绘制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由福建总衙监制而成。 轴卷总长1200厘米, 图作长874厘米、宽44.5厘米。全图为一字展开式,起于南部沙马矶头山,终于北部鸡笼山旗杆石, 共绘有兵营15处,汛者15处,塘者3处,大小岛屿17座。由南至北绘制了凤山县、赤嵌城、台湾县、诸罗县、淡水城、鸡笼城。内标有巡检衙、 演武厅、城池、碉堡、军队驻地设施,妈祖宫、城隍庙、关帝庙、社稷坛等也都作了详细记录。全图为山水画形式,有山、有水,山石层次分明,显现出山石之坚硬雄峻,美丽壮观。山上有树,高低起伏,景致极特。水波整齐鳞鳞,水中不时有船行驶。它既是地图,又是国画,绘制精准,山水形胜美观,所以,它不但是一幅重要的军事布防图,也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其历史价值远远超过它的艺术价值,是一件重要的有关清代台湾的军事布防和历史资料,充分证明我国对台湾地区享有政治和军事主权。
《大清国台湾府海陆布防全图》局部
《大清国台湾府海陆布防全图》,也是一幅反映台湾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的见证图。图上所绘台湾布防处处严密,却因落后的军事及腐朽的统治,难敌被侵占割让的命运。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将台湾等领土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五十年的日据时代,台湾人民从未放弃过抵抗,一首《七子之歌》唱出的何止是澳门人民的心声,也有台湾人民企盼回归、遥望王师的热泪。
2017-03-28
(新闻来源: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