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津歌舞剧院尝到了鼓励演员“带薪上学”的甜头,在一些重大的演出活动中,学成归来的中青年演员、编
导表现出色,挑起了大梁。目前,天津歌舞剧院艺术创作、表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关牧村等艺术家曾以“带薪上学”的方式,在中央戏剧学院、南开大学系统学习,带动了全院演职人员的学习热情。2000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更是积极鼓励演职人员“带薪上学”。自2000年至今,天津歌舞剧院已有140余人“带薪上学”。“带薪上学”人员占全院在职人员的40%。
剧院歌舞团先后有19位青年演员考入舞蹈的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表教系)脱产学习二至三年。他们陆续完成学业返回剧院后,扭转了剧院舞蹈编导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现象,并给舞蹈创作带来了新的观念。几年来施惠、王俪伊、张浩、齐心、武红卫、刘丽等学成归来的青年编导在本市庆祝“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及天津房屋改造工程文艺晚会、纪念天津建卫600周年、国际妈祖艺术节、国际滑水节、亚欧财长会等各类重大晚会中担任舞蹈编导。自2001年起在连续三届天津市舞蹈节暨华北五省市舞蹈比赛中王俪伊创作的舞蹈《一曲新词》《津沽俏娘》 、施惠创作的舞蹈《紫竹调》 、刘丽创作的现代芭蕾《五彩缤纷》 、张浩 、齐心创作的《鼓乐弦音》等舞蹈
荣获编导创作一等奖。特别是青年舞蹈编导王俪伊创作的女子群舞《津沽俏娘》由于富有浓郁的天津地方特色,受到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该节目多次参加本市重要演出。2005年剧院创作的大型乐舞《异彩流金》大胆启用了施惠、张浩、齐心三位青年编导,晚会中由他们创作的《鼓乐弦音》《吉祥如意》及《天津我可爱的家乡》等舞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晚会一经上演就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肯定和关注。
为了提高演员的文化素质,剧院主动与天津师范大学联系,开设了本市第一个舞蹈本科班,经过严格考试有38人考取了师范大学。剧院还与南开大学取得联系,在文学院东方艺术系(成人教育大专)开设了舞蹈史论、舞蹈编导和舞蹈表演三个专业,为年龄偏大的演员提供了学习机会。通过系统的学习,一方面弥补了文化知识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提升了对节(剧)目的理解。如芭蕾舞演员张晶晶、张望舒、王晓冀、王尧等在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舞蹈编导王俪伊、青年歌唱演员郦颖黛、芭蕾舞演员郭轶爽等更上一层楼,于2005年先后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班,进行为期二至三年的脱产和半脱产学习。
为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多年来剧院在积极鼓励一线演员“带薪上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行政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自2000年至今先后有数十人顺利取得了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财经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学校的研究生、本科和专科的毕业证书。通过几年的实践,“带薪上学”,这一人才培养的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7-01-01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