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掌柜”“茶客”共“品茶”
《茶馆》在津举办见面会 演员分享创作心得

 
 

  今晚,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话剧《茶馆》将在天津大剧院歌剧厅上演。 作为北京人艺,乃至中国话剧最具代表性、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作品之一,《茶馆》走上舞台五十余年来,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话剧人和话剧观众。昨天下午,王利发的扮演者梁冠华、秦二爷的扮演者杨立新、松二爷的扮演者冯远征、唐铁嘴的扮演者吴刚四位剧中演员在大剧院小剧场举办了见面会,与在座的天津观众分享了自己出演作品的感受。同时,《茶馆》的演出也将拉开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的大幕。
  梁冠华:《茶馆》仍可继续挖掘
  王利发一角既是剧中“老裕泰”茶馆的掌柜,又是贯穿全剧的灵魂人物。梁冠华对此表示:“我在上一版的《茶馆》中曾经饰演过黄胖子一角。但是自从演了王利发,我就觉得自己的责任一下子大了。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这部北京人艺的看家戏优质、完整地献给大家,希望这次有更多的天津观众来欣赏演出。”
  梁冠华认为, 虽然老一辈的艺术家们已经把《茶馆》打磨得足够精致, 但仍然有一些可以继续挖掘的地方,他举例说:“于是之先生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他说,王利发到底是什么时候决定自杀的?现在我回过头看看作品,第三幕的开场,王利发还在筹划茶馆的生存,还在请女招待,短短的五十分钟里,哪件事情最刺激他?是庞四奶奶的威胁,是小吴祥子的一巴掌,还是其他事情?这也是我到现在也在探索的问题。”
  杨立新:《茶馆》还是那个《茶馆》
  此次演出, 杨立新不但在剧中出演秦二爷一角,更承担起排演负责人的角色, 他介绍说:“我们这一代人出演《茶馆》有近三百场了,可以说这个戏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北京离天津很近,不少戏我们都能随时带过来,但《茶馆》的演出安排特别复杂,一年里只有春节后这段时间我们才能把所有演员召集起来演出。”他还表示:“好的作品一定是谁都看得懂的,《茶馆》就是这样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年纪的人,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收获。”
  当被问及这一版《茶馆》是否有新的时代元素加入时,杨立新表示:“虽然是新的演员、新的时代,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会更透彻,但我们这代人的《茶馆》还是北京人艺的那个《茶馆》,还是老舍先生笔下的那个《茶馆》,它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了样。”
  冯远征:让自己更“接近”松二爷
  在老版《茶馆》中,极富个性的松二爷一角是由已故表演艺术家、“龙套大师”黄宗洛饰演的。冯远征透露,他在刚刚拿到这一角色时曾十分“纠结”。他说:“当时我为自己计划的是演一个‘小生’,后来不知为什么就被林兆华导演定成了松二爷,这个角色就像京剧舞台上的丑角,我当时接受不了,想找院长换角,把院长给说急了,他说‘你要么演松二爷,要么走人’,我是放弃不了北京人艺的,就接受了这个角色。我和黄宗洛先生在形象上差别很大,我就在舞台上设计了很多小动作让自己更‘接近’松二爷。”
  面对天津观众, 冯远征还道出了自己与天津的一段渊源, 他说:“我在七岁到十二三岁这个阶段是在天津军粮城度过的,在那片芦苇荡中,我学会了滑冰、种花草、 割麦子,那是一段特别美好的回忆, 天津对我而言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吴刚:《茶馆》影响了我的生活
  曾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有过精彩发挥的演员吴刚此次出演唐铁嘴一角,他谈到自己与《茶馆》的感情时说:“我对这个戏的感情是一直就有的,小时候因为没钱,我就站在首都剧场门前看看《茶馆》的海报,那也是非常满足了。后来进了北京人艺,我们很多年轻演员还自己花钱买票看。从1999年建组演到现在,这个戏也深深影响到我的生活了,不光是我个人的台词,其他演员的台词我也会在生活中无意间带出来,别人可能不懂,但剧组的人一定懂。”
  虽然这一版演出已近三百场,但吴刚认为每场演出的新鲜感仍在,他说:“一名职业演员,每一场演出都应该是新鲜的,因为台下的观众不一样。之前我们去了青岛演出,但天津观众就和青岛观众截然不同,不能因为演出多了就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2014-03-11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