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上午10时许,天津大剧院6号门陆续有挂着工作证的外国面孔进入,《假面·玛丽莲》的首轮带妆彩排即将在半个小时后开始。除了身形高大、气场强烈的导演陆帕,我们还无从分辨剧组的其他成员。一位戴着中式传统蓑帽的娇小女士走过时,我们的关注点显然都集中在了她的帽子上:啊,原来波兰的艺术家也很关注中国文化。
首演结束后的庆祝酒会上,当这顶标志性的蓑帽再次出现时,我们终于回过神来:原来上午偶遇的娇小女士就是《假面·玛丽莲》的主演桑德拉·科曾尼克(Sandra Korzeniak)。可无论如何,我们也无法把眼前腼腆的人儿与舞台上娇柔美艳、惹人怜爱的玛丽莲·梦露画上等号。
在近三个小时的演出中,桑德拉以不着痕迹、迷离又充满生命力的演出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毫无疑问是全剧中最为耀眼的那颗星。 而在台下,她则是害羞又不起眼的, 在面对濮存昕、李六乙等中国戏剧界大腕儿的赞美时,甚至有些无措。
陆帕导演说,没有桑德拉,就不会有《假面·玛丽莲》。他们二人相识于戏剧学院,曾是师生关系。“我一看她就想到梦露。桑德拉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常常靠感情做反映,甚至在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这点上,都与梦露很相似。是她让我想到要做一部关于玛丽莲·梦露的戏。”
登台前的桑德拉紧张、敏感,保持着一个艺术家对表演应有的谨慎与重视。23日下午的采访中,她回绝了所有关于她本人、关于她对梦露的认识的提问,因为几个小时后,她又要登台演绎这个人物了。而在随后的大师对话活动中,陆帕将她称为一个“很奇怪的人”,因为在排戏的数月里,她会将角色视为一根柱子并把它围起来,为角色写很多的笔记、对话或者诗。“好像那个角色真实存在一般。”
《假面·玛丽莲》的最后,一群像拍电影般的摄制团队涌上舞台,将梦露放在床上,与此同时,剧中饰演梦露的女演员的录像出现,诉说着扮演这角色的苦况。对此,桑德拉介绍说,这段录像不是剧本设计,而是自己真实的表现。
据了解,在该剧的筹备期,参演演员已进入封闭训练,相互阐释对角色的理解及梳理人物关系,期间所有内容都被提前摆在那里的摄像机记录,而剧组原本并没打算把这些影像资料应用到演出中。一次排练后,桑德拉坐在桌子上述说自己的愤懑不安,全然忘了摄像机还开着。导演陆帕认为,这段“意料之外”的录像带正是《假面·玛丽莲》的意义所在,并最终促使其成为了演出的一部分。
首演谢幕时, 仅着浴袍的桑德拉数次返场致谢,表情中满是欣喜与感激。 “我早就准备好把自己献给你们(中国观众),但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样的态度。演出中,我感受到观众的善意,这是我们之间的一次成功合作。”她极为看重此次在天津的演出, 并为之更改了所有的工作计划与安排。 “从波兰到这里要坐16个小时的飞机,在飞机上我一直不停地流泪,但我并不难过,反而特别高兴,好像是有一个梦想实现了,而我之前并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的梦想。”
采访最后,桑德拉又重新戴上了自己钟爱的蓑帽。她说,自己5岁时,妈妈曾给她置办过相似的帽子和一身中式旗袍,把她打扮成了一个“中国娃娃”。虽然如今才是她第一次到中国大陆,但这里让她感觉熟悉、安心,“有回家的感觉”。
天津大剧院总经理钱程将《假面·玛丽莲》称为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国外戏剧的“画龙点睛”之笔,显然,由属龙的桑德拉完成这项重任是再恰当不过了。
2014-05-25
(新闻来源: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