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九旬花五宝传艺不辍

 
 

  初见花五宝, 很难把她和一位已经年逾九旬的老人联系在一起, 而让别人猜自己的年纪, 也成了花老的一个“爱好”。花老说:“脑子越用越活,现在自己没事儿就念词儿,记忆力也挺好的。 别人问我多大岁数,我让他们猜,他们猜我70多岁,我说我都92了!”
  4年前,88岁高龄的梅花大鼓艺术家、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花五宝获得了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曲艺家协会联合颁发的 “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已故相声大师马三立曾为花五宝自传题词:“五宝梅花大鼓,堪称硕果仅存,绝妙优雅音韵,曲坛德艺双馨。”作为梅花大鼓里程碑式的人物, 花五宝一生除了精研艺术之外,念念不忘的始终是桃李之谊。她说:“我拜的老师是邱玉山,那时我9岁。邱老师是业余的,但他喜欢这个曲种,他都学会了就教学,过去我们这些老演员第一个开蒙都是他教的。 邱玉山听金万昌老先生的演唱,梅花大鼓金派创始人就是金万昌老先生,而且是通过金先生才改叫梅花大鼓。我十几岁的时候曾经跟他同台,我在前边唱,他在后边唱。后来我就总听他的演唱,韵味特别足,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我们还听刘宝全、白云鹏、荣剑尘这些老先生的演唱,对我熏陶很大。艺术上听我四姐(花四宝)的,再听各个老艺术家的,对我有很大熏陶。”
  传统艺术有传承更要有发展, 在学习梅花大鼓的过程中,花五宝博采众长,不断更新,并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在唱腔与演唱风格上有所突破、 创新,增强了梅花大鼓的阳刚之气,突出了抑扬顿挫之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一古老的曲种注入了新鲜的时代感。她说:“过去梅花大鼓很简单, 七八个字一句,一句一落腔,词句也比较文……尤其我们的唱腔,很多新观众不接受, 词儿可能也晦涩,不容易懂。那时候我在曲艺团,常去外地演出,全国走了一多半,外地观众听完了也跟我们聊,说梅花大鼓音乐性都挺好的,但就是听不懂。 那时候快板书和相声特别受欢迎,我就想,快板书受欢迎,我们梅花大鼓也可以改革啊, 让观众容易接受。我就做了些新段子,《杜十娘》《目莲僧救母》《草桥惊梦》等等,这些都是我自己作曲,发挥我们的特长,拔高腔,发挥个人优势。 有一段《傻大姐泄机》,其中对话就借鉴的快板书,这样观众一听就懂,很多段子都是用对话来唱,很受观众的欢迎。”
  花五宝说,现在她最关心的就是梅花大鼓艺术的传承。 说起自己教过的学生,她不无自豪地表示:“现在所有唱梅花大鼓的可以说都是我学生。 人家都说90多岁了,脑子还行吗,要我说,脑子越用越活,越不用越不行。学生们一些小段唱也是我给他们打磨。我有时候弄一些小段,把京剧也放在其中,取之精华。我教徒弟希望他们能发扬光大梅花大鼓。我是‘传艺不卖艺’,不卖关子。梅花大鼓艺术能够代代传承,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2014-06-11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