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
|
艺术动态 |
|
|
天津歌舞剧院成功上演《黄河大合唱》交响合唱组曲音乐会
“黄河” 唱响民族之魂
|
|
|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这举国上下回首历史、缅怀先烈、呼唤和平之际,天津的文艺工作者也行动起来。前晚,由天津歌舞剧院推出的《黄河大合唱》交响合唱组曲音乐会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内激情唱响,在激情澎湃的旋律中,艺术家们与现场观众一同唱响了自强奋进的民族强音。
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战争炮火中的1939年,70余年来,这部歌颂了中华民族光荣历史和坚强不屈斗争精神的巨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听众,成为历久弥新的乐坛经典。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津歌舞剧院特地编排推出了本场音乐会。前晚,天津歌舞剧院的著名歌唱家于淑珍、关牧村、李瑛、王虎鸣,青年歌唱家王泽南,指挥董俊杰,及特邀的中央歌剧院歌唱家王立民、尤泓斐等都加盟了演出。此外,本场音乐会还拥有200人的合唱队与100人的乐队, 总共近400人的演出阵容精彩演绎了《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的艺术世界。
音乐会上半场,艺术家们带来了由天津歌舞剧院老一辈作曲家王莘、曹火星、施光南创作的多首经典作品,开场的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全场观众的思绪带回到可歌可泣的战争岁月。满头银发的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在观众们的掌声中登台,她演唱的《我的祖国》《毛主席话儿记心上》歌声甜美清澈,抒发了老一辈艺术家对党和人民的一腔深情。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献唱了《小路》《多情的土地》,她那深沉醇美的歌声令观众们倍感亲切。女高音歌唱家李瑛以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这些跨世纪的经典旋律久唱不衰,依旧令几十年后的当代观众心潮澎湃。
下半场的《黄河大合唱》,当指挥董俊杰挥棒的一瞬间,激昂的音符似黄河之水奔腾在音乐厅中。在指挥、独唱、乐队及合唱队的合力演绎下,观众们在八个乐章的鸿篇巨制中看到了船夫与惊涛骇浪的殊死搏斗,聆听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无限眷恋,感受到国土沦丧后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生活,随着音乐的层层推进,观众们更身临其境地投入到中华民族宁死不屈、自强自立的抗战壮举中。当著名的《保卫黄河》响起前奏时,全场观众纷纷加入合唱,近千人一同高歌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汇成强大的声浪,激荡着现场每个人的内心。全曲结束时,全场气氛已近沸腾,艺术家们返场与观众一同高歌了《歌唱祖国》,雄壮的合唱声唱出了每个人的心声。
前晚的演出还举行了一项特别的仪式,三位在抗战年代就投身革命工作的天津歌舞剧院艺术家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接受了后辈们敬献的鲜花,他们分别是著名作曲家、原天津歌舞剧院院长肖云翔,著名作曲家王莘的夫人、原天津歌剧团团长王惠芬,歌剧导演王从信。三位耄耋老人都刚刚获颁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他们深情地表示,抗战时期那段难忘的燃情岁月是他们一生宝贵的财富,愿后辈们接过前辈的旗帜,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演出现场,记者还见到了许许多多扶老携幼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南开区的观众方女士告诉记者:“我是带着母亲和儿子一起来的,上午我们在家看完了阅兵直播,晚上三代人就来观看了演出。在合唱《保卫黄河》的时候,我感到大家的歌声里既有对先烈的致敬,也有对今天生活的珍惜和对民族进步的自豪。”
演出结束后,天津歌舞剧院院长高久林激动地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剧院推出了六台专题纪念演出。一曲《黄河大合唱》传唱了70余年,蕴含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前赴后继。天津歌舞剧院也是抗战烽火年代创立的文艺团体,老一辈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艺术财富和优良传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传承音乐艺术的正能量,铭记历史、缅怀英雄,用音乐鼓舞人心。” |
|
|
2015-09-06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