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
|
艺术动态 |
|
|
天津交响乐团“贝马全集”第七场上演
|
|
|
逆境能给强者重生的力量,这在艺术界更为明显——如贝多芬和马勒,此前,这两位相隔百年的音乐巨匠已在汤沐海指挥天津交响乐团的棒下“对话”了六次,昨晚(27日),两人的《第二交响曲》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如约上演,这是天津交响乐团贝多芬马勒交响乐全集的第七场,主题正是“马二”的标题“复活”。
在音乐史上,贝多芬和马勒是各自时代不世出的音乐奇才,他们作品的共同特点是结构宏大,意境深邃,音乐的表现力达到生命、灵魂的深度,这一点在“贝马全集”前六场的主题上可见一斑,分别为“巨人”“英雄”“命运”“悲欢”“生死”“天国”。本场的主题是“复活”,从侧面体现了两人面对逆境时的力量,“乐圣”贝多芬罹患对音乐家而言几乎是致命性的耳疾,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树立了音乐史的一座丰碑;马勒因其犹太人的身份长年饱受攻击,在世时作品不被认可,而他一生笔耕不辍,发出了“我的时代终将来临”的悲壮预言。
本场音乐会继续由著名指挥家汤沐海率天交呈现,并邀请女中音杨光、女高音万丹及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烛光合唱团加盟演出。“贝二”率先在上半场奏响,当时贝多芬因患耳疾和严重腹泻一度绝望,写下了后来被称为“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的遗书,这篇被他自己保存的遗书反而激发了贝多芬的潜能,一举写下了《第二交响曲》。演奏中,汤沐海与乐团细腻的演奏仿佛呈现了一部光明战胜黑暗的雄壮史诗,浪漫神秘的第一、二乐章暗示了光明与黑暗的搏斗,第三、四乐章中,辉煌活泼的旋律构成强烈情感反差,多变的音色和鲜明的舞蹈性如诗歌般呈现,为观众奏响了欢愉华彩的生命赞歌。
下半场的“马二”同样是一部有故事的作品,作品耗时六年创作,期间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理查·施特劳斯曾指挥演出前三乐章,不想却饱受批评,马勒在参加好友、指挥家彪罗的葬礼时,因听到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诗作《复活颂》而获得灵感,将其改编为终章的歌词并将全曲命名为“复活”。这首作品有着马勒交响曲一贯的高难度,经过多日训练的天交在汤沐海的执棒下发挥得有声有色,长达20多分钟的第一乐章和间奏曲似的第二、三、四乐章,分别以肃穆、轻快、谐谑、庄严的姿态呈现,而全曲最为深沉的乐思则在超过半小时时长的第五乐章出现,描绘人类末日痛苦的强烈音响开篇,平静的复活动机后,合唱和女声独唱唱响,《复活颂》的演唱和进入高潮的乐声汇成巨大的音乐洪流,激发出观众对生命的崇高敬意。 |
|
|
2016-03-29
(新闻来源:新华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