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家赫尔穆特·采特纳执棒天交
“德奥回响”震撼观众

 
    6日晚,天津交响乐团在中华剧院为本市乐迷奉献一场精彩演出,在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家赫尔穆特·采特纳的执棒下,天津奏响了一台气势恢宏的“德奥回响”音乐会,为观众献上了巴赫、海顿、贝多芬三位德奥巨匠的经典作品。
  德国、 奥地利是世界音乐版图的重镇, 一大批出生或活跃于德奥的音乐家谱写出了世界音乐史上一曲曲动人的乐章,特别是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德奥音乐的地位无出其右,其中“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交响乐之父”海顿、“乐圣”贝多芬又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本场音乐会不但为观众选取了三位大师的名作,还邀请到维也纳爱乐乐团副主席、第二小提琴首席赫尔穆特·采特纳执棒,采特纳不但是著名的小提琴家,还频频以指挥家的身份亮相世界舞台。
  6日晚的音乐会由两首交响曲和一首管弦乐组曲组成,如此的大规模演出令乐迷们过足了瘾,在采特纳细腻、投入的指挥下, 天交的演奏散发出纯正、浓郁的德奥韵味。开场的《D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是巴赫写于1722年的作品,这首作品与巴赫一向为人熟知的宗教题材作品不同,抒发了他对尘世生活的热爱与思考。音乐会上天交奏响了其中的第一曲和第二曲,采特纳的指挥手势丰富、调动力极强,在他的调度下,第一曲的庄严、昂扬和第二曲的威严、舒畅层次分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天交管弦乐组的音色饱满,交响宏大,一曲奏毕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
  随后上演的两首大交响曲则更加彰显了指挥与乐团的实力。海顿的《G大调第八十八交响曲》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四个乐章的结构、 配器十分严谨, 采特纳指挥下的天交充分诠释了作品的风格,特别是在著名的第四乐章,优美雄浑的乐声搭建起庄严、 厚重的古典乐派气氛, 令人沉醉。 最后上演的《A大调第七交响曲》由贝多芬作于1807年,被誉为“舞蹈性的交响曲”,是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中具有独特地位的一部,全曲的演奏充满了鲜明的舞蹈性,从第一乐章的优雅快乐到第二乐章忧郁的小快板,再到第三乐章爆发力和热情十足的旋律,观众们在乐声中感受到“乐圣”内心丰富的乐思,终章中最为迅捷、激昂乃至疯狂的舞蹈旋律将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全场观众以持久热烈的掌声感谢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
 
 

                                           2016-06-07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