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搞了一辈子诗歌、朗诵的瞿弦和张筠英夫妇,在金婚之年要在全国推广“经典诵读”活动——
“经典诵读”走到群众中去
昨晚(19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重温经典 名家名篇”朗诵会在津湾剧院上演。来自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虹云、瞿弦和(上图)、张筠英、刘纪宏、任亚明、曲敬国等,带领观众重温经典。艺术家们诵读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选段,还朗诵了中国近代、现代优秀作品和外国著名诗篇,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个项目负责人、艺术家瞿弦和直言,“经典诵读”要走到群众中去,让群众听得到、听得懂。
让百姓听得到听得懂
瞿弦和是著名朗诵艺术家,他的夫人张筠英童年时就主演了电影《祖国的花朵》。在舞台上,夫妻两人常常合作表演。今年,这对夫妇迎来了他们的“金婚”。“我们俩已经73岁了,今年是我们的金婚。我们搞了一辈子诗歌、朗诵,如今, 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越来越多,但是这些节目还是比较高层次的, 传统文化经典一定要让老百姓听得到、听得懂。这恰恰就是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瞿弦和说,在给老百姓诵读的时候,有的诗词要稍微讲解一下。“比如我在读《明月几时有》的时候,我会说‘这是著名的中秋词,是传诵至今的浪漫主义诗作,婵娟指嫦娥,在这儿也含有美好事物之意’。简单说这么几句会让观众更清楚,‘千里共婵娟’不是形容朋友、男女之间的情感,而是一种美好事情的象征”。
申报“国家艺术基金”
瞿弦和说, 他申报 “国家艺术基金 ” 项目, 就是为了带着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到全国各地区, 走到老百姓中间去。“我们还特别推动一些走进校园的巡演,比如走进南开大学、 厦门大学等。去年我们去了5个城市演出,记得在武汉大学那次,恰逢国际交流活动,来自多所名校的外国孩子听得特别专心,连手机都不玩儿了。他们并不能全部听懂,但却被朗诵的那种韵味深深吸引,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
天津诗歌朗诵基础好
多次来天津表演的瞿弦和说:“天津是一座艺术氛围浓厚的城市,最难得的是天津诗词创作、诗词朗诵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实力强劲。我跟天津的合作源远流长,还记得第一次来津是和鲁园、颜美怡老师一起表演的。我们这次活动是用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通过重温经典达到这个目的。通过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真情的朗诵,让诗歌、古典诗词、经典能够插上翅膀,飞进人们心里。”
2017-03-21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