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
|
艺术动态 |
|
|
在裴艳玲先生的梨园,曾昭娟见到了她心中的楷模。从小在天津长大的裴艳玲,对评剧的印象很深——
评剧,我从小就爱看
|
|
|
天津评剧院的《红高粱》结束了在石家庄的演出之后,昨天(5日),一行人专程拜访了河北梆子、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先生。裴先生与曾昭娟等人聊戏,一聊就是几个钟头,热情高涨时还亲自示范。她对在场人说:“评戏,我从小就爱看。”
在裴艳玲先生的梨园,曾昭娟见到了她心中的楷模。谈及来河北石家庄演出,曾昭娟说,全剧组都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听说您来看戏, 全剧组上下包括化妆师都格外用心。我们来拜访您, 真的像小学生写作业一样,等待家长的评判。”
裴艳玲先生近年来很少看戏,应邀看评剧《红高粱》,一来一去得“折腾”六个多小时。聊起评剧,裴艳玲打开了话匣子:“我小的时候跟着我的父亲, 跑庙会。庙会上,说书的、 评剧、梆子等等都有。评戏通俗易懂,我父亲不让看,我就偷偷摸摸地去看,经常为这个挨揍。”
从小在天津长大的裴艳玲,对评剧的印象很深。“老实说,真正打擂台,很多剧种都干不过它(评剧)。”裴艳玲说,“小时候我太喜欢(评剧)这个调调了。感觉好听、好学、好记,上瘾。我喜欢曾昭娟的演唱,喜欢这个味道。听评剧就得听味道。”
对于评剧《红高粱》,裴艳玲直言,题材的选择就先赢了一半,“演员选戏、选题材第一重要。评剧接地气,选这个题材很正确。”裴艳玲解释道。裴艳玲对评剧《红高粱》中野合那场戏的舞台展现很认可,认为比一些其他的改编版要好。她说:“同样的情节为什么千差万别。这个剧种合适,再加上布景,使得同样是展现野合这一幕,评剧版《红高粱》却那么震撼而含蓄。”
谈到兴致高涨,裴艳玲结合昆曲、京剧等的剧种的特点,亲自示范、比较,并对舞台表演心态、表演技巧等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评剧有自己的长处千万不能失去”。
|
|
|
2017-08-09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