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
|
艺术动态 |
|
|
用偶戏诠释经典
|
|
|
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最近为小朋友们奉献了一台精彩的木偶剧《三打白骨精》。这出偶剧,取自经典,却又以独特的创意、新颖的手法, 在娱乐中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三打白骨精》是一个众人皆知的故事,编剧黄建没有把这个故事现代化,只是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了观众,导演马路同样没有对任何一个人物注入现代人的思想,只是努力地用偶去恰如其分地适应故事强大的文学力量,用各式各样的偶,甚至用布景和道具,来传达剧本的内涵。而恰恰在这看似不经意间, 不仅很好地诠释了《西游记》“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的主题, 而且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唐僧的愚蠢与强势,孙悟空的智慧与孤独。这是一部忠实原著的剧目,这是一部保留传统不求创新的剧目,但观众却分明感悟到了戏的现实意义,也享受了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
想到偶剧, 可能我们最先想到的是那些不见真人、只见木偶的表演, 而这部剧却充分调用了多种木偶元素为剧所用,其中有观众最熟悉的杖头木偶,还有小型的桌偶、布袋木偶,最值得一提的是源于日本的人偶同台式表演,天津儿艺经过多年的摸索、实验,首次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托偶”。托偶的大小与演员等身,演员拿着托偶在舞台前方表演,虽然观众既能够看到木偶,也能够看到演员的表演,但是由于演员与挡在身前的木偶在表演上融为一体,故而观众很自然地会忘却木偶身后的演员,而专注于木偶的表演。多种木偶元素的出现,一方面拓宽了舞台表演空间,延伸了空间感,另一方面,对于表现人物不同的心境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如果说所有的偶作为戏的主角来讲故事, 那么戏中的布景、道具则成为配角为这一故事增添了魔幻色彩。 推拉自如、能升能降的椅子,时而是木偶表演的幕布,时而是妖怪洞穴的围墙、大门;一把把开合自如的伞,时而是充满杀气的刀剑,时而是浪漫迷人的鲜花。孙悟空被唐僧赶走时,那漫天的飞雪,诉说着大圣的孤独与悲壮,凄美得令人绝望,而又热血沸腾。剧中的每一个道具,每一束灯光都仿佛会说话一般,它们与偶融为一体,让观众去感受故事的文学力量带给我们的冲击。
在戏里,我们看得到戏曲的绞柱、虎跳、对打,听得出戏曲的锣鼓经,戏曲元素的合理运用,增强了这部剧的观赏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导演对音乐剧的追求,诸多因素在这部剧中无缝链接,把惩恶扬善的永恒主题昭示于众。
这部剧是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木偶艺术研究中心自去年成立后推出的首个重要成果,尽管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木偶, 而实际上这是每一个木偶人的心血与汗水的结晶。 木偶的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步伐、每一个动作,也是演员的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步伐、每一个动作,无论演员是在木偶身后,还是在幕布之后,演员与木偶的动作都是同步的,演员们全身心投入的表演赐予了木偶鲜活的生命力。
尊重传统,方能创新。偶的种类的创新,却未失偶的本体;戏的表现形式的创新,反而彰显了戏剧的本质。该剧的主创人员调动诸多艺术因素为我所用,只为了把原著的精神力量传达给当代的观众。
|
|
|
2018-07-06
(新闻来源:天津北方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