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意大利国王诞辰,或是意大利领事更替外 ,在天津的报纸很少有关于意大利租界的报导 。同其他租界比较起来,意大利租界相对比较平静。意大利租界当局比较注意市政建设和房地产的经营活动,租界的房地产税相对与其它租界是最低的,而且对建筑不足的地块每亩征税20两白银,具有罚金的性质。这些政策促进了意租界的发展,使意大利租界形成环境整洁幽静,建筑风格独特的适合居住的区域。一般来说,由于租界的相对独立性,是中国政治势力达不到的地区,许多达官贵人离开政治舞台以后,为了自己的安全,往往选择外国租界作为落脚点。意大利租界1931年居住着14位著名人物,“九一八”事变以后的1932年就增加到34位。在意大利租界居住过的著名人物有:前总统黎元洪、两广总督张鸣岐、政治家梁启超、旧军阀李廷玉、倪嗣冲、吴玉麟、段芝贵、天津市长张庭谔、程克、周龙光等等。有人回忆说,当时天津的英租界是金融政治中心,法租界是繁华的商业区,日租界是策划阴谋的巢穴,而意大利租界则是希望与世无争的隐居者的天堂。
风格独特的建筑
意大利租界的建筑风格首先体现在区域的规划上。规划之前的状态几乎是一个村落的格局,道路的不发达是与交通工具的不发达相联系的。规划后的网状的街道体现了现代城市的风格,特别是街道的设计考虑到了与相邻区域的连接,如意租界大马路与俄租界和奥租界道路的衔接 ,避免了以前英法租界道路互不衔接的缺点 ,而且保持了与俄、奥租界建筑景观的自然过渡 。值得一提的是 ,意租界行政委员费洛梯于1914年在天津首先试验用沥青铺路。在意租界大马路(Corso Vittorio Emanuele)成功以后,意租界所有道路都铺上沥青 ,成为天津道路最平坦,最少灰尘的地区。广场对于传统的中国城市来说是陌生的,在意大利城市发展中却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广场是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市民集会的场所,权利的象征。 马可波罗广场是意大利租界最精彩的部分 ,广场位于一个交叉路口,面积为1962.5平方米,中央立一个高13.6米的柯林斯石柱,顶上立一女神像,基座四周有雕刻和喷水装置。广场的尺寸与四周围合的建筑十分和谐,充分体现了意大利城市风格的典型特征。1929年5月24日 ,意大利领事为了向捕匪有功人员颁发奖章,曾在纪念碑前举行过阅兵式。
中国传统的房屋建筑与欧洲的建筑理念存在着根本的差异。以四合院为基础的中式房屋所有的门窗都朝向院内,体现了一种封闭的观念。而欧洲的房屋门窗朝向四周,体现了一种开放的思想。意大利租界的公共建筑数量不多,包括:领事馆、工部局、医院、教堂和一座回力球场,而且也没有英法租界那种柱廊式的大体量建筑。
领事馆(Italian Consulat):顶部望楼的特征很明显 ,为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别墅的风格 ,用于公共建筑极少见.
工部局
医院(Municipal Hospital)
圣心堂 平面为八角形,属集中式教堂,希腊十字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