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 ,在爱沙尼亚合作制片人马格斯·欧纳普的帮助下 ,ZDF/Arte和爱沙尼亚电影基金会也加入进来,不过这项计划仍然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筹集资金的同时继续对《玉战士》的剧本进行润色 ,接着又开始了选外景和演员试镜工作。原计划是在芬兰、爱沙尼亚和挪威北方拍摄这部影片(该计划当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动),所有内景均在芬兰国内拍摄,现代芬兰和古代中国村庄外景在爱沙尼亚拍摄,中国的荒原和山区将借用挪威北方进行拍摄。
通过圣福·曼莎的引荐,《玉战士》的制片人已经于2003年会见过中国北京命之作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罗异 ,罗异当时就已经对这项制作计划以及影片的内容发生了兴趣 。由于部分故事情节发生在中国,制作方有意改变制作计划到中国拍摄而不是在挪威。在中国完成了选外景工作后,事情的进展开始加快了节奏。在这项制作计划预定开拍的前半年,签署了和北京命之作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合拍协议,该公司最终又拉来了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突然之间,《玉战士》成为了有史以来中芬首部合拍影片。虽然后勤工作尚未最后完成,一些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是AJ阿尼拉的导演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他为演员试镜并进行排练,尽管当时连主摄影人选还没有确定。由于马库·佩尔托拉在艾基·考利斯马基执导影片《没有过去的男人》中的表现,阿尼拉挑选他饰演卡勒瓦拉研究员博志 。根据试镜结果,托米·艾昂被确定饰演凯和辛泰森普。据导演讲,托米·艾昂甚至在试镜时就已经把那个角色演活了,试镜之后导演再也没有考虑过其他人选。在试镜期间,克瑞斯塔·科申娜饰演的角色作为托米·艾昂所饰角色的反对势力也有不俗表现,他们之间心有灵犀般的配合使得科申娜轻松拿下了洛佳这个角色。
最初的排练包括通读剧本,后来发展到练习中文对白和进行动作训练。在排练间隙阿尼拉和托米·艾昂赶到北京挑选饰演中国角色的演员,尽管艾昂对中文几乎一窍不通。北京之行完成后他们决定由正在窜红的中国电影新星张静初在《玉战士》中饰演品玉,当时她刚刚开始了徐克电影《七剑》的宣传活动。到此为止影片主角已经全部选定。
阿尼拉 、佩尔托拉 和艾昂利用 2005 年的整个夏天进行打斗训练 。在位于赫尔辛基北面的Kinoproductions摄影棚地板上铺着练习用的垫子 ,这里就是他们那些或漂亮或蹩脚的打斗动作的练习场地。由瑞典籍中国动作设计师Yu Yan Kai设计的打斗动作被分割成一些较小的部分 ,在打斗设计师本人亲自带领下反复演练几十次 ,最后变成了演员们的肌肉记忆。艾昂了还用无数的时间练习吊钢丝。不允许以恶心作为借口。
在片中饰品玉的演员张静初直到影片在芬兰开机前一周才赶到赫尔辛基参加动作设计 。除了进行打斗训练之外,她还一直和导演一起熟悉剧本和自己的角色。在他们进行讨论时 ,语言是个非常大的障碍。动作设计师Yu Yan Kai及其助手里查德 ·尼尔森也受到邀请共进为熟悉剧本安排的晚餐,他们的讨论按照如下顺序进行 :阿尼拉对尼尔森讲英语 ,尼尔森翻译成瑞典语说给Yu Yan Kai ,后者再用中文翻译给张静初 。张静初说话时以反向顺序回传给阿尼拉 ,于是 ,为熟悉剧本和分析角色准备的这顿晚餐就变成了一种“电话中断”游戏。
对于学习难度很高的打斗动作来说,短短几天的时间显然太短暂了 ,所以必须进行附加训练,剧组考虑在去中国拍摄之前实施这一计划 ,这种具体到特定动作的训练有助于阿尼拉和他的摄影师亨利·布洛伯格制订拍摄计划,其中甚至涉及到了更长的动作镜头 。演练结束时已经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在芬兰西海岸的Pori正式开机了。
《玉战士》摄制组的构成主要是年轻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第一次在故事片中担当重要工作 。除了导演之外 ,其他新手还包括摄影师亨利·布洛伯格、剪辑师艾卡·黑塞、服装设计师安娜·维尔普宁、化装师萨拉 · 伊莉·洛帕 、录音师蒂莫·安蒂拉和厄诺·库姆普莱宁、特技监督拉塞·基尔皮亚和蒂莫·佩库·内敏宁,惊险动作协调人米卡·佩蒂莱宁,照明师安蒂·拉蒂宁。
5. 拍摄
芬兰
在本地投资方Villila电影制片厂的协作下,《玉战士》于2005年8月1日在Pori正式开机拍摄。 Villila制片厂原是Technip Offshore的造船厂房,凯的铁匠铺内景全部在这里拍摄。此时摄制组的成员已经包括了芬兰人、爱沙尼亚人、瑞典人和中国人 ,拍摄现场最多的时候(也是最麻烦的时候)同时使用6种语言。
《玉战士》的制作设计朱卡 ·乌斯塔洛和他的工作人员耗时数月在这个高大的造船厂房里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八面体铁匠铺,摄制组要在这里拍摄4周时间。这个拍摄景地允许使用明火,一台发动起来的拖拉机引擎用铁链固定在现场,用来加强火势 ,使影片主人公凯的锻铁炉保持燃烧。铁匠铺的镜头是按照先后顺序拍摄的,首先拍摄影片开始时凯的造剑镜头,最后以凯和博志的打斗结束,一共需要6个拍摄日。
马库·佩尔托拉在开始拍摄的第二天来到现场,当时摄制组已经可以开始拍摄戏剧性的场景了 。阿尼拉、艾昂和佩尔托拉的日常工作都归结于一点,那就是主要根据共同讨论的结果和感觉来打造场景 。导演和主要演员把在场外等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思考如何拍摄后续镜头和场景。事后阿尼拉说 ,他从经验丰富的艾昂和佩尔托拉那里学到了很多指导演员方面的知识。
在Pori的拍摄进行了4周,这个尘土弥漫的环境使摄制组绝大部分成员在不同时间都出现了严重过敏,造船厂房里不时响起一阵阵咳嗽声。在拍摄影片最后打斗的高潮戏时 ,影片开拍以来一直提供的口罩终于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拍摄马库·佩尔托拉和托米·艾昂相互对打的整整6天时间里,比以往更浓重的尘雾始终弥漫在空气中。从夏季就已经开始的打斗训练此时真的发挥了作用 ,两位演员表演的难度超过了原定的设计,令人眼花缭乱。替身演员只有在最危险和最困难的时候才会派上用场。
在Pori的最后一天拍摄迟迟不能结束,因为阿尼拉和演员们想要为凯和博志之间的最后决斗定调 ,灯光设置也比平常花了更多时间。也许是因为摄制组不太情愿离开这里吧?
1 2 3 4 5 6 7 8
|